常德日报记者 王浪 通讯员 刘颖 文/图
【专家简介】张光辉副主任医师,曾先后多次到同济医院、青岛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湖南省人民医院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。擅长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及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,擅长气管插管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、支气管纤维检查及肺泡灌洗、CRRT、重症超声等操作,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医学常见病及内科多发疾病上有独特见解。
在常德职院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(ICU),时间仿佛被拉长,每一秒都关乎生死。这里是医院最紧张的科室之一,也是副主任医师张光辉最热爱的地方。自2015年进入ICU以来,他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,用专业和热爱守护着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。
“ICU的挑战性很强,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感到充实。”张光辉说。作为一名ICU医生,他深知这里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。ICU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,抢救操作频繁,从置管到穿刺,每一项操作都关乎患者的生死。张光辉坦言,压力确实很大,但自己从未退缩,反而在这种高压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
“ICU医生需要不断学习,因为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,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。”张光辉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,主动申请去上级医院进修。那段时间,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:在本院上完24小时班简单休整后,马不停蹄地赶往进修医院,连续学习3天。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节奏,常人难以想象,但张光辉却乐在其中。“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。”他说道。
尽管ICU的工作强度大、休息时间少,但是张光辉却对这里充满了热爱。他说,当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对专业的认可与热爱。“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,而在ICU,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职责的分量。”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,尤其是收到家属发来的感谢信时,他都会有成就感。
去年春节前,一位83岁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被送入ICU。患者来院时呼吸困难,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60%,存在呼吸骤停风险,病情十分危急。张光辉迅速制定治疗方案,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、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对症治疗及中医调理,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。在张光辉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,患者逐步恢复自主进食能力,康复进程远超预期,顺利回家过年。家属对此感激不已,多次通过微信向张光辉表达谢意。
在ICU工作多年,张光辉早已习惯了这里的节奏。他说,ICU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,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。“每当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每当患者从昏迷中苏醒,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。”这种成就感,让他对ICU的热爱愈发深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