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日报记者 黄云霞 文/图 每天早上6时30分至9时30分,在常德市第七中学舞韵广场,常能看到一位老人俯身挥笔、在地面上书写的身影,他叫胡戎,今年79岁,写“地书”4年了,每天3小时,他将书法融入退休生活,用“地书”挥写健康,传递墨香。
胡戎与书法的缘分,始于20世纪80年代。那时他从事墙上宣传品刻字工作,自学了一些书法技巧。一次给陶瓷杯上刻字时,一位师傅的指正如醍醐灌顶,深深触动了他,从此,胡戎下定决心练字,开启了他的书法修行之路。
2003年退休后,胡戎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书法中。他从仿宋开始练习,写隶书、楷书、草书。家中练字的文稿有几大袋,卧室里,书架边,都有他练字的痕迹。他拿出一幅长约6.8米的《真草千字文》即兴朗诵起来,这是他打算送给侄儿的礼物,用三天时间才写完。“我现在每天练字五小时,在家写2小时,在外面写‘地书’3小时,雷打不动。”胡戎说。自从他随女儿住进常德市第七中学以后,舞韵广场和附近的篮球场就成了他的“书法天地”。4年间,无论寒冬酷暑,他都坚持写“地书”。每次来胡戎都会带上一个装满清水的小桶和写了草书的本子,用特制的毛笔饱蘸清水,在地面上“挥毫泼墨”。胡戎笑言,写的都是烂熟于心、脱口而出的诗词文字,带个本子只是便于校对。他书写的内容丰富多样,有《岳阳楼记》《桃花源记》《醉翁亭记》等千古名篇,还有毛主席诗词、唐诗宋词等。每天他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写1500字,有时一小时就能写600字,书写《千字文》一气呵成,仅需1小时20分钟左右。
当记者问及出大太阳是否会缩短书写时间?胡戎给出的答案是与太阳赛跑,不断寻找阴凉之处,继续书写。胡戎坦言写“地书”让他身体愈发硬朗,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,他也能精神饱满地完成书写任务。“很感谢学校的支持,让我有固定场所书写,遇上下雨还会给我找室内的地方。”
除了写“地书”,胡戎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,摄影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修图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,但书法始终是他的最爱,他说:“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写下去。”不仅如此,胡戎还将自学的书法知识传授给了外甥女和孙子,希望他们能在书法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